1927年10月3日,鲁迅来到上海。原本打算“往西湖玩五六天,再定何往”的鲁迅,为何会将上海作为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在上海,他为何又选择在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这些地方居住?本期讲座,我们邀请馆研究室施晓燕研究员,为大家带来《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专题线上讲座,一起走进鲁迅曾经住过的居所,走进他在上海的旧时光。
施晓燕,现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鲁迅研究及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近年来的代表作有《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鲁迅及同时代人研究》《赵家璧画传》等。
1926年8月,鲁迅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离开生活了14年的北京,应邀到厦门大学任教。仅仅四个多月后的1927年1月,鲁迅“因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教务长和文科教授”。但同年10月,鲁迅又离开了广州,坐船来到了上海。
初到上海的鲁迅,选择下榻于可“代定各埠轮船仓位船票”的共和旅馆,思考接下来要去哪里。可短短5天后,鲁迅就租住于景云里。到底有哪些因素让鲁迅改变主意,决定定居于上海?
在共和旅馆居住期间,鲁迅会友、饮宴、逛书店,处理了大量的事务。纵观鲁迅的活动轨迹,我们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当时的上海已成为中国的出版中心,与鲁迅关系密切的北新书局已扎根上海,鲁迅与书局老板李小峰有长期合作,同处一个城市,合作也更方便;第二、鲁迅的亲友,如三弟周建人、许寿裳、孙伏园、郁达夫、林语堂、许钦文等人都在上海或上海周边,来往方便;第三、由于印刷业的发达,书店如雨后春笋大批成立,其中如内山书店这类大量售卖哲学、科学、法律、文学、宗教、美术各类西方新书的书店,对鲁迅这种知识分子来说,拥有很大的吸引力;第四、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南北菜系兼有之,在饮食上和适合鲁迅的口味;第五、许广平好几个朋友也在上海,相互熟络,且“邀她于[去]办关于妇女的刊物”,如此一来,她的生活也不会寂寞。综上所述,这一系列的原因,促使鲁迅决定定居上海。
鲁迅定居上海后,多次感慨上海寸土寸金,他在上海十年,都是租房居住。上海闸北处于华界,它租金低廉、市面繁华、文化气息浓厚,饮食口味合适,成为了鲁迅的居住首选。1927年10月8日,鲁迅“从共和旅店移入景云里寓。”从这一天到1930年5月11日,鲁迅在这里住了两年半。但由于周边环境嘈杂、水电设施不好、治安糟糕,鲁迅还因参加自由大同盟上了通缉名单,此时儿子周海婴已出生,他要为家人找一处安全的居所,所以在1930年5月12日,鲁迅携许广平与海婴搬到了离景云里不远的拉摩斯公寓。
鲁迅为何选择朝北阴冷、光线阴暗且房子空间狭小的拉摩斯公寓居住?施晓燕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对鲁迅影响非常大的内山书店就在附近。1930年鲁迅在内山完造的介绍下入住拉摩斯公寓,从地理位置上看,内山书店距离拉摩斯公寓非常近,鲁迅不止在书店购书,相关的房租、水电、煤气事宜也由内山代办,通信收发也由他们代理,甚至后来鲁迅连与朋友的联络点和避难藏身都与书店有关,可见内山书店及内山已参与到鲁迅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拉摩斯公寓居住期间,鲁迅的生活比较动荡。他经历了两次避难,一次是“左联”五烈士事件,一次是“一•二八”事变。由于公寓朝北偏冷,光线不佳,极大影响了鲁迅及家人的健康状况,1932年下半年鲁迅拖着尚未痊愈的病体开始找寻新的住所,最后在1933年4月搬迁到离内山书店不远的大陆新村9号。
相比喧嚣吵闹的景云里和纷扰不断的拉摩斯公寓,鲁迅对大陆新村的房屋是较为满意的,一是房子坐北朝南,房间通风,光线既好,空气又佳,对海婴健康好;二是周围环境便利,学校、菜场都在附近,三是建筑质量过硬,房子抗寒抗热,所以这段时期也是鲁迅创作的高峰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在1936年10月,还是萌发了搬家的念头。主要缘由有三。一、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上海常有战事将起的传言,而大陆新村处于日本势力范围,住在这里不甚安全。二、鲁迅的左右邻居情况复杂,大陆新村8号住着日本改造社驻中国的特派员,10号住着租界巡捕房的白俄巡捕。当时,鲁迅家三楼客房还曾秘密掩护过好几位共产党人,大陆新村9号,既成为鲁迅掩护共产党员的联络点,也成为鲁迅会客的地点,随着它的重要性加强,危险性也在提高。三、鲁迅身体患病,需要有个安静的地方修养身体。基于此,法租界僻静的居所成为了鲁迅的首选,他在信中屡次提及搬家事宜,甚至在最后一次与三弟会面时,直接让周建人替他去看并定好房子。但鲁迅终究是来不及寻找新的住所了,几天后,即1936年10月19日,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发表评论,请先 登录